作为项目的谈谈技术负责人,前端本不是和异我的主业。目前,步函前端团队无论从代码质量还是理解技术水平,都不太令人满意。谈谈我每周合并代码时,和异有时会瞟一眼,步函有些同学的理解代码真的堪忧。 目前,谈谈前端团队都是和异初级工程师,功底较差,步函做出来的理解东西只是能用而已。他们既不会总结经验,谈谈形成最佳实践;做事又随便,和异总是步函机械地应付任务。我苦口婆心地劝他们要多看看书,思考代码要怎么写更好,但收效甚微。 既然规劝没用,我就强制他们学习!我定的第一个课题是 TypeScript ,因为他们的代码质量很差,云服务器希望引入 TypeScript 后提升代码健壮性。前后端分享频率都是每周一次,但我有点忙不过来,后续改成双周一次。 组织过好几次 TypeScript 学习后,有同学提议分享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我没反对。最近李同学在研究 Promise ,因此 Promise 便成了本周的分享主题。 我是后端出身,虽然前端项目也是我在主导,但知识盲区还有很多。Promise 之前就一直没用对,真是贻笑大方。正好趁着这次机会,好好梳理下 Promise 的来龙去脉,故有此篇。 在计算机程序中,网络和 IO 等操作通常比较耗时,为此计算机先驱们发明了两种不同的编程模型: Javascript 是亿华云单线程程序,为避免网络和用户操作阻塞程序,只能采用异步编程模型。异步操作发起后,Javascript 不会等待操作完成,而是接着干别的事情。 异步编程模型通常需要 回调函数( callback function )来配合,操作发起前先注册一个回调函数,操作完毕后自动执行回调函数。以在浏览器中发起原生 http 请求为例: 基于回调函数的编程模型并不直观:因为回调函数会层层嵌套,异步操作一多便深陷十八层地狱。 为了说明回调地狱的由来,我们凭空生造几个异步操作: 这些原本都是简单的数据操作,但我们暂且将它们当成异步操作,需要一秒钟才能完成。执行这些异步操作时,除了将数据作为参数传进去,还提供一个回调函数: 数据处理完毕后,upperAsync 函数将调用回调函数,并将处理结果传回来。因此,一秒钟之后,我们将看到屏幕中输出:after upper: ABC。 这看起来还算直观,但如果将几个异步操作串起来,就另当别论了。站群服务器如果我们想将数据先变成大写,再反序,最后重复两遍,回调函数得层层嵌套: 我们先发起 upperAsync 操作,在回调函数中发起 reverseAsync ;而在 reverseAsync 的回调函数,我们还需要发起 repeatAsync 操作;repeatAsync 操作的回调函数将得到最终处理结果。 回调函数层层嵌套,代码缩进也越来越深。请看 console.log 语句,一个比一个深。这个例子才串联了三个异步操作,看着就这么费劲。如果异步操作很多,又该怎么办呢? 为了解决层层嵌套的回调地狱,前端先驱们发明了 Promise 。Promise 是一种特殊的对象,代表异步操作的执行结果(未来):既可能是成功,也可能是失败。 创建 Promise 对象,我们需要先准备一个执行器。执行器是一个函数,它接收两个参数: 通过 Promise 对象的 then 方法可以注册成功时执行的回调函数;通过 catch 方法可以注册失败时的回调函数。 以 upperAsync 操作为例: 这个例子乍一看似乎将问题复杂化了,代码也繁琐了许多。如果将异步操作预先封装成 Promise 版本,情况就好很多。以 upperAsync 操作为例,将其封装成 Promise 版本 upperPromise : 这样我们只需调用 upperPromise ,得到一个 Promise 对象,代表未来的执行结果。然后我们执行 Promise 对象的 then 方法,注册操作成功时的回调函数,对结果进行输出: 代码看着清爽了很多,但感觉也只是换了种写法而已? Promise 真正的杀手锏是 链式调用 : then 方法后面可以再次调用 then 方法,为新 Promise 对象注册回调函数; 这样一来,通过 Promise 链式调用,我们可以将多个异步操作串联起来,再也不用层层嵌套: 有了链式调用,可以很清晰地串联多个异步操作,而不用一层又层地嵌套回调函数。注意到,每个 console.log 语句的缩进都是一样的,它们都属于同一层。这种写法更符合人的直观感受——程序从上往下依次执行。 后来 ES 又引入了异步函数,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异步函数是指被 async 修饰的函数,在其内部可以通过 await 关键字来等待 Promise 对象的最终结果。当 Promise 对象兑现后,await 语句便可结束等待,并取得结果。 我们将上面的例子改为异步函数版本,看着舒服多了: process 函数被 async 关键字装饰,因此是一个异步函数。它调用 upperPromise 操作后得到一个 Promise 对象,然后 await 等待 Promise 的兑现操作结果;最后将结果赋值到变量 uppered 。 接着,它以同样的方式依次执行 reversePromise 和 repeatPromise 操作,彻底将回调函数抛之脑后。除了增加的 async 和 await 关键字外,编程模型跟其他语言没有任何区别了。 await 除了能够等待 Promise 对象外,还能等待另一个异步函数返回结果。实际上,异步函数是针对 Promise 对象的再次封装,从语法层面对 Promise 编程模型的进一步优化。我们执行一个异步函数,得到一个 Promise 对象,这也是异步函数可以被 await 的原因。 本文算是我作为后端研发对 Javascript 异步编程模型和演化历程的初步理解,从最开始的 回调函数 以及它带来的回调地狱,到 Promise 以及它的链式调用,再到终极解决方案—— 异步函数 。发展脉络如此清晰,引人入胜。 学习一个新东西,我通常不会一开始就去啃那些抽象的定义,记忆那些繁琐的概念和用法。相反,我会从技术背景入手,看它用怎样的方式,解决了什么问题。明确技术设计思路和演进路径后,一切都变得自然而然。 现在算是掌握了 Promise 和异步函数的一些皮毛,后续有机会再写写李同学分享的 Promise 高级用法和实现原理,敬请期待!异步模型
回调地狱
Promise
链式调用
异步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