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发文时间,篇学vite正式版已经发布快2年时间了,使用vue3也发布到3.2版本了,重构它的篇学周边设施基本上已经齐活了。也是使用时候再次重构下我那个vue3.0的开源项目了。 本篇文章就记录下我的重构重构过程,欢迎各位感兴趣的篇学开发者阅读本文。 1年多前,使用我用Vue Cli 4.5构建的重构此项目,有关此项目的篇学更多细节请移步我的另一篇文章使用Vue3重构Vue2项目。同样的使用,从CLI迁移到Vite仍然是重构在package.json中添加vite的依赖项,在项目中添加它的篇学配置文件。 此次项目构建还加入了volta的使用相关配置,对此感兴趣的重构开发者请移步:强大的JavaScript工具管理器Volta 我们打开package.json,找到devDependencies字段,移除CLI相关的依赖,添加vite相关的亿华云依赖,如下所示: +绿色标识代表新增-红色标识代表移除{ "dependencies": { - "compression-webpack-plugin": "^5.0.1", }, "devDependencies": { + "@vitejs/plugin-vue": "^3.0.0", + "vite": "^3.0.0", + "vue-tsc": "^0.38.4", + "@types/node": "^18.6.3", - "sass-loader": "^8.0.2", - "@vue/cli-plugin-babel": "~4.5.0", - "@vue/cli-plugin-eslint": "~4.5.0", - "@vue/cli-plugin-router": "~4.5.0", - "@vue/cli-plugin-typescript": "~4.5.0", - "@vue/cli-plugin-vuex": "~4.5.0", - "@vue/cli-service": "~4.5.0", - "@vue/compiler-sfc": "^3.0.0-0" - } 随后,我们找到scripts字段,修改项目的运行与构建命令。 { "scripts": { "serve": "vite --open", "build": "vue-tsc --noEmit && vite build", "preview": "vite preview" } vite3.x版本要求node版本必须大于14.18.0,因此我们需要在engines字段中做一下提示,如下所示: { "engines": { "npm": "please-use-yarn", "yarn": ">= 1.0.0", "node": ">= 14.18.0" } 除了上述配置外,我们还需要在项目的根目录创建.npmrc文件,写入下述内容: 配置完成后,我们执行在终端执行yarn install安装依赖即可。 在上述配置中,我们还强制设置了yarn作为项目的包管理工具,如果项目开发成员使用了npm install则不会开始安装依赖并提示其使用yarn来安装依赖。 在vite中,index.html已经从public文件夹迁移到项目的根目录下了,官方文档对此的解释为:在开发期间 Vite 是一个服务器,而 index.html 是该 Vite 项目的入口文件。 有关此变更的详细解释请移步:index.html 与项目根目录 接下来,我们在项目的根目录创建index.html文件(将public目录下的文件删除) 引入静态文件时不需要使用%PUBLIC_URL%作为占位符,可以直接写/来访问,vite会将其解析到public根目录下通过 前言
环境搭建
新增vite相关依赖项
注意:如果你的项目比较复杂,云南idc服务商有多个入口,那么就将index.html文件放到对应入口的根目录下。
最后,我们创建vite.config.ts文件,配置代码如下所示:
设置开发环境的端口号设置路径别名设置打包后base地址以及打包输出目录import { defineConfig } from "vite";
import { resolve } from "path";
import vue from "@vitejs/plugin-vue";
const IS_PRODUCTION =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export default defineConfig({
plugins: [vue()],
server: {
host: true,
port: 8020,
proxy: { }
},
resolve: {
// 设置路径别名
alias: {
"@": resolve(__dirname, "./src"),
"*": resolve("")
}
},
base: IS_PRODUCTION ? "/chat-system" : "./",
define: {
"process.env": { }
},
build: {
outDir: resolve(__dirname, "dist")
}
});注意:我的项目配置比较简单,它只有一个入口,打包后只会部署到生产环境。如果你的项目较为复杂,也不必太过担心,你的应用场景vite也是支持的,按照文档进行相关的配置就好,如下所示:
自定义构建多页面应用模式环境变量和模式当你的项目有多个入口时,期望通过不同命令来启动不同项目时,你可以使用yarn的--cwd指令来指定其运行时的工作目录。
例如:你有两个入口,那么就在src目录下创建两个文件夹:**A、B **。A和B中分别有自己的index.html、main.ts以及package.json文件(配置start、build命令,传入不同的高防服务器参数来启动/构建不同入口的项目)
根目录的package.json中你就可以配置启动/构建命令为:
{
"scripts": {
"dev:A": "yarn --cwd ./src/A run start",
"dev:B": "yarn --cwd ./src/B run start",
"build:A": "yarn --cwd ./src/A run build",
"build:B": "yarn --cwd ./src/B run build",
"build": "vue-tsc --noEmit && vite build",
"preview": "vite preview"
},
}最后,我们以A入口为例,列举下package.json文件中的配置:
{
"name": "A",
"version": "1.0.0",
"main": "index.js",
"license": "MIT",
"scripts": {
"start": "vite serve --config ../../vite.config-A.ts --mode development",
"build": "vue-tsc --noEmit && vite build --config ../../vite.config-A.ts --mode production"
}
}升级Vue周边依赖项vue3.2的单文件组件引入了setup规范,它可以让代码变得更简洁,可以使用纯 TypeScript 声明 props 和抛出事件,有着更好的运行时性能。这些优点让我有了升级vue版本的动力,之前的3.0版本写起来很臃肿,需要return一大堆东西,甚是麻烦。
打开package.json文件作出下述变动:
更新了vue、router、vuex的版本号新增了vueuse包,这是一个基于 Composition API 的实用函数集合,封装了一些常用的功能(实时获取鼠标位置、防抖、节流、获取客户端系统主题等),可以避免一些重复性的工作内容,大大提升开发效率。{
"dependencies": {
- "vue": "^3.0.0-0",
- "vue-class-component": "^8.0.0-0"
- "vue-router": "^4.0.0-0",
- "vuex": "^4.0.0-0",
+ "vue": "^3.2.37",
+ "vue-router": "^4.1.3",
+ "vuex": "^4.0.2",
+ "@vueuse/components": "^8.9.2",
+ "@vueuse/core": "^8.9.2"
}
}最后执行yarn install即可完成整个环境的搭建,本章节重构完成后的完整文件请移步:
.npmrcindex.htmlpackage.jsonvite.config.ts经验分享本章节就跟大家分享下,我切到新环境后做的一些优化点以及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本章节修改到的文件,完整文件代码如下:
package.jsontsconfig.jsonrequire不存在一切准备就绪后,按下了项目启动按钮,很快啊,651ms项目就启动了,不愧是vite速度就是快,嘴角疯狂上扬。
浏览器加载完项目后,我傻眼了,我的登陆界面呢